娜娜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娜娜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谭嗣同绝命诗有什么典故?

59

谭嗣同的《狱中题壁》是一首流传千古的绝命诗,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典故和深刻的意义。这首诗的内容为:“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张俭的典故

张俭:东汉末期的高平人,初为山阳东部督邮,因严劾宦官侯览及其家属为非作歹,为太学生所敬仰。后来党锢之祸又起,他被迫逃亡,人们敬重他的人品,都冒着破家灭族的危险接待他。张俭在逃亡时害得很多人因为收留他而满门抄斩,甚至“郡县为之残破”,其于心何忍。

杜根的典故

杜根:东汉安帝时任郎中,当时邓太后摄政,权在外戚。安帝年长,杜根上书要求太后归政,太后大怒,命人把他装在麻袋里摔死。执法官示意施刑人手下留情,载出城外待其苏醒。太后派人查看,杜根装死三日,目中生蛆,侥幸逃脱,躲了15年。邓太后死后,杜根复出,官拜侍御史。

诗中的典故与谭嗣同的志向

谭嗣同在诗中通过张俭和杜根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宁愿选择英勇就义,也不愿意给他人带来麻烦,也不愿意依赖执法者的手下留情来暂时逃过一死。他要以“横刀向天笑”的方式大义凛然地去刑场就义,表现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诗的后两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更是抒发了谭嗣同慷慨赴死的气节,表达了他对维新变法的坚定信念和对未来的期望。他认为,只有通过流血和牺牲,才能唤醒国人,推动社会的进步。

关于诗文的篡改争议

据说谭嗣同的这首诗被梁启超“篡改”过,原诗为:“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 但这一说法证据不足,难以采信。

综上所述,谭嗣同的《狱中题壁》是一首充满英雄气概和深刻寓意的绝命诗,通过引用张俭和杜根的典故,表达了他视死如归的精神和对维新变法的坚定信念。尽管关于诗文的篡改存在争议,但这并不影响这首诗在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