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在中秋时节创作了多首思乡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为《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以下是相关信息的综合整理:
一、代表作品《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原文: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解析:
通过“昔年”与“今年”的对比,突显物是人非的怅惘感;
“西北望乡何处是”直接抒发对故乡的追寻;
“东南见月几回圆”以月圆反衬人未圆的孤独,成为中秋思乡诗的经典意象。
二、其他相关作品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 原文: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 解析:
以“桂子落月”的静谧画面,隐喻对人间团圆的向往,与《望月怀远》并称中秋思乡的千古名篇。
《邯郸冬至夜思家》 - 原文: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 解析:
虽然写的是冬至而非中秋,但同样通过“抱膝灯前”的孤寂意象,表达异乡漂泊的思乡情怀。
三、中秋思乡诗的共性
时空对照:常通过“昔年/今年”“去年/今年”等手法强化物是人非的悲怆感;
意象选择:月圆、露水、秋风等自然意象常被用来烘托孤独与思念;
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如王建的“不知秋思落谁家”,白居易的“今夜清光似往年”等。
若需进一步赏析或了解其他诗人的中秋思乡作品,可参考李白《静夜思》、苏轼《水调歌头》等经典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