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先秦时代的汉族寓言故事,具体记载于《战国策·楚策一》。这个成语的典故讲述的是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吓退了森林中的百兽。原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唬百兽,后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含贬义。
故事的具体情节如下:
有一天,一只老虎在森林里寻找食物,捕获了一只狐狸。狐狸为了自救,对老虎谎称自己是天帝派来的百兽之王,吃它会遭到天帝的制裁。老虎对狐狸的话半信半疑,于是狐狸提议让老虎跟在自己后面,看看森林中的动物是否都害怕自己。老虎同意了,于是狐狸走在前面,老虎跟在后面。森林中的动物们远远地看见老虎来了,都吓得魂飞魄散,纷纷逃命。狐狸因此洋洋得意,以为自己真的得到了天帝的授权,能够在森林中称霸。
这个成语通过这个故事,揭示了那些没有真正本领,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他人的人的本质是虚弱不堪的。一旦被戳穿谎言,他们就会暴露出真实的面目,受到应有的惩罚。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