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现代关于品德的名言,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品德核心价值类
1.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苏轼,体现品德与智慧的辩证关系;
2. "凡建立功业,以立品德为始基"——徐世昌,强调品德是事业根基;
3.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慎之!慎之!"——朱舜水,倡导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4. "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朱熹,提醒谦逊需与真诚结合。
二、品德实践准则类
1. "恶言不出口,苛言不留耳"——荀子,倡导言行谨慎;
2. "知而不说,是不忠实;不知而说,是不聪明"——荀子,强调知行合一;
3.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提出修身养德的实践路径;
4.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孟子,概括君子行为准则。
三、品德与成就关系类
1. "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司马光,界定品德与才能的道德评价标准;
2.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培根,强调习惯对品德形成的重要性;
3. "道德是真理之花"——雨果、孟子等多位名人共识,凸显道德的永恒价值。
四、品德与自我修养类
1.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朱熹,提出修养的起点在于真诚与善念;
2. "不修身而求今名于世者,就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颜之推,批评空谈名利的行为;
3.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孟子,强调内心修养的基础作用。
这些名言覆盖了品德的核心价值、实践准则、与成就的关系及自我修养等多个维度,体现了中国现代对品德的高度重视与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