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规蹈矩”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 xún guī dǎo jǔ,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核心词义 - 循:
遵循、依照
- 规、 矩:古代指圆规、角尺等工具,引申为行为准则或规则
- 整体指 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或行为准则,如“公司员工需循规蹈矩地完成工作”。
引申含义
- 可引申为 拘泥于旧准则,缺乏创新或变通,如“他性格循规蹈矩,从不提出新想法”。
二、用法与结构
词性:
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定语、状语
感情色彩:中性偏褒义,通常用于形容守规矩、有原则的行为,但也可含批评意味(如“过于循规蹈矩”)。
三、近反义词
近义词:安分守己、规行矩步
反义词:胡作非为、放荡不羁
四、典型例句
褒义语境
“她从小循规蹈矩,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中性/贬义语境
“公司若一直循规蹈矩,恐怕无法应对市场变化。”
“他虽循规蹈矩,但缺乏突破精神,令人遗憾。”
五、出处与演变
最早见于宋代朱熹《答方宾王书》:“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原指车马行驶需遵循车辙,后比喻人墨守成规。- 现代汉语中,“循规蹈矩”多用于描述对既定规则的遵循,但需结合语境判断是褒扬还是批评。
综上,“行规蹈矩”强调对规则的态度,既包含积极遵守的正面意义,也暗含因循守旧的可能缺陷,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