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五裂”是一个成语, 形容国家、集体或组织等分裂不团结的状态。该成语最早出自《战国策·魏策一》,原文是:“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则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具体来说:
成语解释:
形容事物或组织不完整,分散破碎,不团结,不统一。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一》。
典故:
张仪为秦国游说魏国,指出魏国地理位置不利,如果魏国与楚国结盟而不与齐国结盟,那么齐国就会从东边攻打魏国;如果与齐国结盟而不与赵国结盟,那么赵国就会从北边攻打魏国;以此类推,魏国无论怎样做,都难以避免被其他国家攻击,这就是所谓的“四分五裂之道”。
建议:
在使用“四分五裂”这个成语时,通常用来形容国家、集体或组织等的分裂状态,强调内部的不团结和外部的不稳定。
在分析一个组织或国家的分裂原因时,可以从地理位置、内部矛盾、外部压力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