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国演义》的谐音歇后语,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以人物为题材
关羽刮骨疗毒 - 谐音:“若无其事”
- 解释:关羽在刮骨疗毒时表现镇定,比喻处理问题毫无畏惧。
刘备三上卧龙岗
- 谐音:“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 解释:比喻真心诚意地邀请贤才。
诸葛亮借箭
- 谐音:“有借无还”
- 解释:源自草船借箭的典故,比喻占他人便宜不归还。
二、以事件为题材
周瑜打黄盖
- 谐音:“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 解释:苦肉计的经典桥段,比喻双方自愿接受安排。
曹操下江南
- 谐音:“来得凶,败得惨”
- 解释:形容曹操南征的失败结局。
司马懿之心
- 谐音:“路人皆知”
- 解释:比喻野心暴露无遗。
三、其他经典谐音
张飞吃豆芽: 小菜一碟(形容能力不足却自视甚高) 刘备摔阿斗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因心怀刘备,保持沉默)
注:部分歇后语存在多版本谐音,如“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本义为心领神会,谐音“自作多情”),“关羽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典出温酒斩华雄,谐音“自找死路”)等,均以人物或事件为载体,通过谐音形成双关效果。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