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梳理:
一、传入途径
佛教主要通过 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具体路线包括:
陆上丝绸之路:
经新疆、甘肃等地传入中原地区;
西南丝绸之路:
四川等地因地理位置特殊,成为佛教传播的重要枢纽。
二、传入时间
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存在不同说法,但综合权威资料可归纳为:
最早记载:
公元前2年,大月氏国使者伊存到长安口授《佛屠经》给博士弟子景卢,这是目前最早的文献记载;
主流观点:
多数学者认为佛教在 公元1世纪至公元2世纪(东汉明帝时期)正式传入中国,以"白马驮经"(洛阳白马寺)为标志性事件。
三、发展过程
初期传播:
最初在宫廷和贵族中流行,未被普通民众广泛接受;
官方推动:
东汉明帝因"梦金人"传说派遣使者求法,佛教开始在中原传播;
流派形成:
三国时期曹操、孙权支持佛教,南北朝时成为国教,形成汉地佛教、藏传佛教等流派;
广泛传播:
隋唐时期佛教普及至社会各阶层,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体系。
四、关键人物与事件
伊存授经(公元前2年):大月氏使者伊存到长安口授佛经;
白马寺:东汉永平十年(公元58年)建立,与"白马驮经"传说关联;
安世高、支谶:东汉时期重要译经人物。
总结
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最早记载可追溯至公元前2年,但广泛传播始于东汉明帝时期。其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从宫廷到民间的扩散过程,并与本土文化融合形成独特宗教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