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忧天”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和背景可概括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毫无根据地担忧不会发生的事情,常用于形容人因过度担忧而陷入焦虑状态。
二、典故出处
该成语出自《列子·天瑞》,讲述杞国有人因担心“天会塌下来”而废寝忘食的故事。故事中,这个人因过度忧虑而身体崩溃,成为“庸人自扰”的典型代表。
三、引申含义
心理状态:
比喻因主观臆断或片面信息产生的无谓担忧,常伴随焦虑、失眠等情绪问题。2. 处世态度:讽刺那些缺乏责任感或胸无大志,仅关注琐碎事物而忽略本质的人。
四、用法示例
他总是杞人忧天,提前为明天的会议准备一周,结果会议内容并未涉及。- 面对疫情,我们无需杞人忧天,科学防控已形成有效机制。
五、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庸人自扰、无稽之谈、空想家。- 反义词:未雨绸缪、胸有成竹、审时度势。
六、成语结构
主谓式:可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扩展用法:如“杞人忧天般地担心”“对未来杞人忧天”等。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杞人忧天”不仅是一个描述具体行为的成语,更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提醒人们应理性看待问题,避免过度担忧。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