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贯满盈:
商朝末年,国君商纣王暴虐无道,任用奸臣,残杀忠良,激起了民愤,就连诸侯王也都觉得他不是一个明君。后来,人们用“恶贯满盈”作为成语,比喻罪大恶极,到头来终将被惩处。
分道扬镳:
春秋时期,晋国的晋襄公周子(姬周)客居在周地洛阳,受到周朝世卿襄公的器重。后来,晋国内乱,晋厉公被杀,周子被接回晋国成为国君。人们用“分道扬镳”比喻志趣、目标各不相同,各走各的路,互相不干涉。
反客为主:
三国时期,刘备统率大军前去攻打汉中。汉中的守将夏侯渊得到消息后,马上派人通知上司曹操。曹操亲自率兵四十万前往抵御刘备的军队。后来,刘备军队中的黄忠在夏侯渊疲惫时突然出战,将其斩杀,曹军大败。这个成语比喻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
舌战群儒:
曹操亲率大军想要荡平江东孙权,孙权手下文臣主和,武将主战,相持不下。鲁肃请来诸葛亮来劝孙权,诸葛亮与孙权的一群文臣进行激烈的争辩,最后以诸葛亮的胜利告终,并说刘备要出兵相助,孙权同意与曹操决战,才有后来赤壁之战。
楚弓楚得:
春秋时期,楚共王有一张宝贵的“乌号之弓”。楚共王在打猎时丢失了这张弓,但他认为弓是楚国人丢的,让楚国人拾去了还是在楚国人手里,没什么必要再去寻找。孔子对此表示不以为然,认为楚共王的话包含得还不够大,应该说是“楚人失弓,楚人得之”。
这些成语故事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希望这些简短的介绍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