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娜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娜娜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什么是席勒化?

59

席勒化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术语,指在文学创作中以抽象理想代替客观现实的唯心主义倾向。这一概念由马克思在批评拉萨尔戏剧《济金根》时提出,与“莎士比亚化”相对立。

具体特征

抽象理想化

席勒化表现为通过抽象概念和理想化手法塑造人物和世界,脱离具体生活实际。例如,人物行为往往成为表达作家主观观念的工具,而非基于现实生活的真实描写。

人物工具化

在席勒化作品中,人物常被赋予象征意义,成为传递作家哲学思想或社会批判的载体。这种人物设计缺乏深度和复杂性,无法独立存在。

情节逻辑的缺失

由于过度依赖抽象理念,席勒化作品常出现情节发展不自然、逻辑不严谨的问题。例如,人物行为可能突然转变以契合作家预设的理想化结局。

对比“莎士比亚化”

“莎士比亚化”强调现实主义原则,注重细节描写、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情节的真实性。例如,林冲在《水浒传》中通过一系列具体事件(如被陷害、逃亡等)逐步走向梁山,展现了人物性格的蜕变,而非被抽象理念操控。

历史影响

马克思批评拉萨尔在《济金根》中过度追求“席勒式”的理想化,导致作品脱离现实,反而产生了更极端的表现手法。这一批评揭示了席勒化倾向的潜在危害,即用理想化替代现实,削弱作品的社会批判力。

综上,席勒化是文学创作中一种以抽象理念为核心、忽视现实基础的唯心主义倾向,与强调现实主义的“莎士比亚化”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