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娜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娜娜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有哪些描写母亲思念远方孩子的古代诗词?

59

一、孟郊《游子吟》

原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祥的母亲手中拿着针线,为远行的孩子缝制衣物,临行前密密缝缀,担心孩子归期太晚。子女的孝心如何报答得了母亲的恩情呢?

二、王冕《墨萱图·其一》

原文: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抬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译文:萱草花在北堂下盛开,南风吹动时仿佛在诉说对游子的思念。母亲倚门盼望,游子路途艰辛。渐渐地,母子音信稀疏,母亲抬头望云林,听到鸟鸣更感愧疚。 背景:元代作品,以萱草象征母爱,表现母亲对游子的无尽牵挂。

三、蒋士铨《岁暮到家》

原文: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译文:母亲对子女的爱没有尽头,最开心的是孩子及时归来。缝制寒衣时针脚密密麻麻,家书字迹如新。看到孩子瘦弱,母亲心疼地询问旅途艰辛,感到惭愧自己不能常伴左右。 背景:清代作品,通过具体生活细节展现母爱的深沉与细腻。

四、李白《寄东鲁二稚子》

原文: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译文:我的女儿平阳折花盼我回家,却见不到父亲,泪水如泉水般涌出。儿子伯禽已与姐姐同龄,双行在桃树下,谁能抚背怜爱他们?

背景:李白以拟人手法表达对子女的思念,情感真挚。

五、黄景仁《别老母》

原文:携儿登车去,泪洒白头回。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译文:搀扶孩子上车时,泪水洒满白头。在风雪交加的夜晚,柴门破旧,此时有子女陪伴胜过孤独。 背景:清代作品,因考试失利离别母亲,悲痛欲绝地表达对母爱的眷恋。

六、其他相关作品

孟郊《游子诗》

> 慈母招眉久盼望,爆竹声里人无归。 (以爆竹声渲染离别氛围,表现母亲盼归的执着)

王安石《元日》

> 梦里家乡慈母泪,滴滴穿石盼儿归。 (梦境与现实的对比,突出思念的深沉)

李商隐《送母回乡》

>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以送别母亲为线索,表达对母爱的愧疚与不舍)

这些作品通过不同视角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既有日常生活中的细腻刻画,也有临别时的悲怆表达,共同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