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法理学格言丰富而深刻,体现了古代法治思想的精髓。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古代法理学格言: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爱民若子,执法如山。”
“按善恶见闻之实,断是非去取之疑。”
“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解老》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商鞅
“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刘恒
“法者,天下之仪也。”——《管子·禁藏》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
“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管子·七法七主》
“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管子·心术上》
“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法者,公天下持平之器。”——完颜雍(金世宗)
“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汉·刘安《说苑·政理》
“政令必行,宪禁必从。曲入恶直绳,重罚恶明证。”——王符《潜夫论·考绩》
“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欧阳修《魏梁解》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尚书·大禹谟》
“有治人,无治法。”——荀子
“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国语·晋语七》
“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慎到
“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沈家本
“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
“法立于上,教弘于下。”
“法立于上篇欲成于下。”
“法令既行,纪律自正,篇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举天下惟法之知。”
“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宁正以逆众意执法而违私志。”——三国·桓范《政要论·为君难》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诸葛亮《出师表》
“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诸葛亮《论斩马谡》
31. “喜不可从有罪,怒不可杀无辜。”——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喜怒》
32.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三国志·诸葛亮传》
33. “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无。”——《三国志》
34. “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
35. “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
36. “设若上无道栓,则下无守法。”
37. “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