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有词”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 niàn niàn yǒu c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核心词义 指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通常是小声嘟囔或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内容可能是祈求、思考或无意识重复。
词性
偏正式结构,可作谓语,常带有讽刺或好奇的意味。
二、词源与出处
古典文献: 最早见于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手里捻珠,口内念念有词,往那巽地上吹了一口气,忽的吹降去,便是一狂风”。 引申含义
三、用法与示例
描述行为 - 老太太口中念念有词,不知说些什么。
- 他嘴里念念有词地说着什么,可谁也听不懂。
表达情绪或心理状态
- 她因焦虑而念念有词,反复叨叨“我好奇怪”。
- 孩子因困惑而自言自语,被形容为“念念有词”。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滔滔不绝(连续不断)、振振有词(理直气壮)、自言自语。 反义词
沉默寡言(很少说话)、默不作声(完全不说话)。
五、特殊用法与情感色彩
讽刺与调侃:常用于描述迷信行为,如“这个神棍已经念念有词了半小时之久,中间还不断的夹杂着怪异的动作”。
文学表达:在文学作品中可增强人物形象的神秘感或心理刻画,如《为奴隶的母亲》中通过“念念有词”表现人物的迷茫与痛苦。
总结
“念念有词”通过重复性的语言行为,揭示了人类潜意识活动或隐藏的情绪状态,既有宗教仪式的神秘色彩,也泛化为日常交流中的非理性表达。其讽刺与中性并存的特点,使其成为汉语中极具表现力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