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源于对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传承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我们特编排了一部端午节主题的幼儿园舞台剧《屈原救国》。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楚国被秦国所灭,国家陷入危机。屈原作为一名忠臣,为了拯救国家,向国王献上了《离骚》这篇千古绝唱,希望能唤起国王的斗志。然而,国王却昏庸无能,不但不采纳屈原的建议,还将其贬谪。屈原悲痛欲绝,投江自尽。在他的葬礼上,百姓们纷纷悲痛不已,为了纪念屈原,他们划龙舟、吃粽子,希望江中的鱼虾吃饱了粽子,不再咬伤屈原的身体。
角色
屈原:忠诚正直的忠臣
国王:昏庸无能的国王
百姓:楚国的普通民众
场景一:屈原的家
(家中,屈原正在写《离骚》,家人正在包粽子)
屈原(深情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家人(兴奋地):
“屈原,你看我们包的粽子多香啊!今天可是五月初五,端午节呢!”
屈原(叹息):
“端午佳节,却是国难当头。我这份忠心,恐难被理解。”
场景二:王宫
(屈原向国王献上《离骚》)
屈原(坚定):
“陛下,这是臣子的一片忠心,望陛下能采纳,挽救楚国于危难之中。”
国王(冷漠):
“屈原,你这是何苦?我已决定与秦国讲和,你何必多言?”
屈原(悲痛):
“陛下,楚国乃臣子之家园,臣子岂能眼睁睁看着国家灭亡?”
场景三:江边
(屈原投江自尽,百姓悲痛欲绝,划龙舟、吃粽子)
百姓甲(痛哭):
“屈原大人,您怎么就走了呢?我们楚国可怎么办啊?”
百姓乙(愤怒):
“都是那昏庸的国王,不听忠言,导致国家沦落至此!”
百姓们(齐声):
“划龙舟,吃粽子,愿江中的鱼虾吃饱了,不再伤害屈原大人!”
结尾
(舞台渐暗,屈原的雕像缓缓升起,百姓们围绕在雕像周围,默默祈祷)
旁白:
“屈原的忠诚与爱国情怀,永远铭记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传承爱国精神的时刻。”
建议
在编排这个剧本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互动环节,如让幼儿扮演屈原、国王和百姓,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和屈原的爱国精神。此外,还可以在表演中加入一些简单的舞蹈和音乐,增强演出的趣味性和观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