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是一个汉语成语,通常写作“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拼音为 wú suǒ bù zhī,wú suǒ bù néng。该成语由两个四字短语组成,分别表示:
无所不知
指对世间事物了如指掌,没有不知道的事情。该成语出自《列子·黄帝》:“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通,故得引而使之焉。” 后被苏轼在《中庸论上》引用为:“知之者为主,是故虽无所不知,而有所不能行。” 强调知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即知识虽广,但需结合行动才能实现。
无所不能
形容能力或力量极为强大,没有什么不能做到的。例如《抱朴子·内篇·袪惑》中提到:“凡人见其小验,便呼为神,人谓之必无所不知。” 苏轼在《应诏集》中也用此成语表达对神通广大的赞叹。
综合含义
当这两个短语结合使用时,通常用来形容具有渊博知识与超凡能力的人或事物,例如神话中的神仙或某些领域的顶尖专家。但需注意,这种表述多含夸张成分,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适用性。
常见搭配
神仙人物常被描述为“无所不能,无所不知”;
科技或艺术领域的天才可能被赞“几乎无所不能,但仍有未知领域”。
注意事项
该成语属于中性表达,既可用于褒义(如赞叹智慧),也可用于中性或略带讽刺的场合(如形容自视过高)。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