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20年和21年的对比需要从多个维度综合分析,以下是关键差异及建议:
一、数学难度与竞争压力
数学难度 - 2020年:
数学难度较大,出现多新题型和高难度运算,全国平均分较低。
- 2021年:数学难度相对较低,无新题型,运算量适中,被认为是近10年最易的一年。
竞争压力 - 2020年:
考研人数约350万,竞争压力较大。
- 2021年:因疫情导致毕业生激增,考研人数预计超400万,竞争压力进一步增大。
二、备考时间与效率
2020年:考生备考时间较短(数月),效率可能受限于时间紧张。
2021年:部分考生已积累一年以上研究生学习经验,学习效率可能更高。
三、考生群体差异
学术背景 - 2021年考生:
多为本科在读研究生,具备更强的学术基础和备考能力。
- 2020年考生:多为应届本科毕业生,需从零基础开始备考。
目标差异 - 2021年考生:
部分人可能为调剂或特定院校(如工科、医科)专项计划,目标更明确。
- 2020年考生:多数人以首次考研为主,目标多为普通院校。
四、备考建议
选择年份建议 - 追求成绩:选2021年(数学易,竞争压力相对可控)。
- 追求学术能力:选2020年(适合基础薄弱者)。
备考策略
- 优先使用最新版教材和真题,确保覆盖最新考纲内容。
- 注重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学习,避免盲目刷题。
五、其他注意事项
扩招影响: 2020年考研扩招力度较大,部分院校新增专业或调剂名额增加,可能降低竞争压力。 心态调整
综上,选择20年还是21年考研需结合个人学术基础、备考时间、目标院校及竞争压力等因素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