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近年考研生的反馈和权威报道,以下高校在考研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歧视问题,主要体现在不保护一志愿、压分严重或本科歧视等方面:
一、不保护一志愿的高校
广西大学 - 调剂政策存在明显偏向,常以分数优先录取调剂生,甚至将未达A区线的一志愿考生刷掉。
- 例如: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计划招生29人,一志愿仅录取26人,其余名额被调剂生占据。
河北大学
- 不保护一志愿,每年有高分调剂生挤走一志愿考生,尤其对非985/211院校考生不利。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调剂过程不透明,仅公布调剂生名单,优先录取本科背景优秀的调剂生,挤压一志愿考生机会。
兰州大学
- 调剂时倾向985/211考生,双非考生录取概率极低,甚至被淘汰后无调剂机会。
江苏某985高校
- 限制非本校考生报考,优先录取本校本科毕业生,且导师选拔中存在明显偏好。
二、压分严重的院校
宁夏大学
- 专业课满分150分,但实际录取分数常被压低至10分左右,导致考生竞争力大幅下降。
汕头大学
- 单独建立985/211调剂群,对双非学生态度冷淡,名额分配不公。
三、本科歧视现象突出的高校
南京理工大学
- 调剂时优先考虑985/211考生,不接受双非调剂,且复试名单公布滞后,信息透明度低。
江南大学
- 调剂生与一志愿生同步复试,未体现对一志愿考生的优先权。
深圳大学
- 虽然未明确压分,但调剂生与一志愿生同等对待,竞争压力较大。
四、其他需注意的院校
首都师范大学: 不公开调剂名额和排名,存在“内定”倾向。 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建议
考生应提前通过官方渠道核实招生简章,关注复试通知细节,并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院校。若遇到疑似歧视行为,可通过教育部申诉平台或考生维权组织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