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安土重迁”的出处、含义及用法,综合相关信息如下:
一、成语出处
该成语最早出自东汉班固所著《汉书·元帝纪》中的原句:
>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这句话出现在描述元帝时期社会风气的背景下,反映了古代百姓对故土的深厚情感。
二、成语含义
核心词解析 - 安:
习惯于、满意于
- 重:重视、不轻易
- 安土重迁:指安于本乡本土的生活,不愿轻易迁移,体现了对故土的眷恋和依赖。
文化背景 该成语反映了古代中国以家族和宗法观念为基础的社会结构,村落聚居现象普遍,祠堂等集体活动强化了群体归属感。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恋恋不舍、安居乐业
反义词:背井离乡、漂泊无定所
四、用法示例
谓语:他安土重迁,拒绝接受城市的高薪工作
宾语:这种安土重迁的精神是传统文化的根基
定语:安土重迁的农民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情感
五、相关文化现象
在古代封建社会,安土重迁的观念与宗法制度紧密相关,村落聚居模式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心理倾向。例如,同一姓氏家族多聚居一地,形成稳定的社会关系网络。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