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接描绘忙乱状态的成语
手忙脚乱 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常用于描述突发状况下的慌乱场景。
- 例:谈判时对方突然提出新要求,我手忙脚乱地调整方案。
焦头烂额
形容十分焦急烦躁,常伴随疲惫感,多用于形容工作压力大或突发状况。
- 例:项目截止日期临近,他焦头烂额地加班赶工。
井然有序
虽然字面含“序”,但常与“忙”结合使用,强调在繁忙中保持条理性。
- 例:她虽事务繁杂,但井然有序地完成了所有工作。
二、从行动表现描绘的成语
忙里偷闲
表示在忙碌中找寻片刻空闲,常带有自我调节的意味。
- 例:每天工作12小时,他仍能忙里偷闲读完两本书。
夜以继日
形容连续工作或学习,常导致疲劳,但侧重勤奋而非混乱。
- 例:科研工作者常夜以继日地攻关,终于取得突破。
手不沾地
形容极度忙碌,连基本动作都顾不上,含贬义。
- 例:他整天埋头文件,手不沾地,连吃饭都随便对付。
三、其他相关成语
焦头烂额: 强调极度焦虑 目不暇接
应接不暇:常与“事务”搭配,表示忙于应对
杂乱无章:侧重环境或思绪的混乱
注:需注意“井然有序”与其他含“序”的成语(如“井井有条”)的区别,后者更强调条理性而非忙乱。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