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娜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娜娜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圆明园的名人名言传说典故?

59

关于圆明园的名人名言和传说典故,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名言典故

雨果的悲愤之词

法国作家雨果在《致巴特农神庙》中称圆明园为“幻想艺术中的世界奇迹”,并将其与欧洲理想艺术中的巴特农神庙相提并论。他痛斥法国掠夺者“仿佛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并希望未来法国能“清洗罪责,把这些财富还给被劫掠的中国”。

李大钊的沉痛悼亡

李大钊在《吊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思归。一曲胡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 这句诗以悲怆的笔触描绘了圆明园被焚毁后的惨状,并表达了对国家重生的殷切期望。

李瑚的沉痛追思

李瑚在《访圆明园遗址》中既有对残迹的记述:“绝代豪华,名园萃,瞬成灰砾”,又有对重建圆明园的期盼:“愿生民,共建好河山,成殊绩”。

二、传说典故

“天地一家春”传说

据传清朝乾隆年间,香妃(卓尔泰妃)被赐居圆明园西洋楼时,曾以“天地一家春”命名此景,象征民族和谐。这一传说虽无确凿史料,但成为圆明园文化符号之一。

“样式雷”与九州清晏

圆明园的“样式雷”设计图是清代皇家园林建筑的集大成者,传说乾隆帝曾在此图中规划“九州清晏”景观,展现天下太平的愿景。

康熙与圆明园的渊源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圆明园前身为畅春园,由康熙帝赐予四子胤禛(雍正)。雍正即位后将其改名为圆明园,并在此执政138年,使其成为与紫禁城齐名的政治中心。

三、历史意义

这些名言和传说不仅反映了圆明园作为“世界奇迹”的艺术价值,更承载了中华民族对文化瑰宝的珍视与对侵略者的愤慨。雨果、李大钊等人的作品至今仍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珍视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