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崩地裂,海枯石烂”是一个汉语成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具有独立的含义,合起来则多用于形容极端情况或坚定誓言。
一、成语解析
天崩地裂 - 字面含义:
指天空崩塌、大地裂开,常被用来描绘自然灾害(如地震)或重大变故。 - 引申含义:比喻事物发生剧烈变化或毁灭性场景,强调不可逆转的灾难性。
海枯石烂 - 字面含义:
海水干涸、石头腐烂,常用于形容极长的时间流逝。 - 引申含义:比喻意志坚定、永恒不变,多用于爱情、友情等情感誓言。
二、整体含义
当“天崩地裂”与“海枯石烂”结合使用时,通常强调两种极端情况的叠加:
自然或社会的剧烈动荡(如灾难、变革);
人类情感或信念的永恒性(如爱情、承诺)。
例如:
“经历了战乱后的重生的城市,仿佛天崩地裂后的海枯石烂。”(自然与社会的对比)
“他们立下海枯石烂的誓言,无论世事如何变迁都绝不背弃。”(情感誓言的坚定性)
三、使用场景
文学与艺术:常出现在诗词、戏剧中,如《西厢记》《红楼梦》等经典作品。- 日常交流:多用于夸张表达,如“项目失败简直是天崩地裂,团队散伙则是海枯石烂。”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天长地久、海誓山盟、矢志不移。- 反义词:朝秦暮楚、见异思迁、朝三暮四。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该成语通过自然现象与人类情感的对比,形成强烈意象,既可用于描绘灾难场景,也可表达对永恒事物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