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的《难一》篇中记载了一个著名的寓言故事《自相矛盾》,其核心内容如下:
故事原文
楚国有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他首先举起盾牌,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接着,他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宣称:“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
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卖兵器的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围观的人先都一愣,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任何东西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任何东西都能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楚国人无言以对。围观者大笑,纷纷散去。那个卖兵器的人,羞愧地扛着矛和盾离开了。
寓意与启示
逻辑矛盾:
故事通过“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的组合,揭示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任何事物都无法同时具备完全相反的属性。2. 言行一致:楚人的言行前后抵触,最终导致无人信服,讽刺了言行不一致的后果。3. 政治隐喻:韩非子用此寓言说明进言者若陷入矛盾,君主难以采纳其主张,暗含“知难而退”的处世智慧。
相关成语
“自相矛盾”由此衍生为成语,比喻说话或做事前后抵触,无法自圆其说。例如:
他的理论自相矛盾,无法被学术界接受。- 这个方案存在逻辑矛盾,需重新修订。
总结
《自相矛盾》通过生动的寓言,展现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同时提醒人们在言行中保持一致性,是《韩非子》中极具现实意义的经典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