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被记录在 《传习录》中。这部著作汇集了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成为儒家哲学的重要文献,体现了他的心学思想。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主张“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他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即是理,事物的道理或规律离不开心或意识。他还认为,人的良知是自然界万物存在的依据,所谓物也就是人的意识的表现,精神、意识等是第一性的,万物则是意识派生的。此外,王阳明宣扬“知行合一”说,但这种知行合一不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而是把知与行合而为一,以知为行,认为知是行的先导,行是知的体现,知是行的开端,行又是知的完成,知中含行,行中含知。
这些哲学思想在《传习录》中得到了充分的阐述,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阳明的心学哲学思想纠正了程朱理学的烦琐流弊,注意了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阳明学派,流行达150年之久,其思想中包含的个性解放的因素,则为近代康有为、梁启超、熊十力等人的推崇。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