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颤抖抖”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 chàn dǒu dǒu,主要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身体发抖的状态 形容因寒冷、恐惧、激动等情绪或生理原因导致身体某部位不自主地颤动。例如:
- 寒冷中颤抖过的人更珍惜温暖
- 听到噩耗时心脏颤抖
- 紧张时手部颤抖
情绪或心理的外在表现
可引申为因内心波动(如羞愧、激动、恐惧)而表现出的肢体微抖。例如:
- 被批评后羞愧得浑身颤抖
- 激动得声音颤抖
二、用法特点
叠字结构:
通过重复“抖”字强化语气,突出颤抖的持续性和轻微性。例如:
雨滴打在窗户上发出“颤抖抖”的声音
情感渲染:常与心理活动结合使用,增强表达的感染力。例如:
她颤抖着打开信封,期待着里面的消息
三、造句示例
描写身体反应
- 天寒地冻,他的手颤抖抖地握着铁锹
- 突然想到未完成的任务,她额头冒汗且身体颤抖
- 小狗冻得嘴唇颤抖抖,蜷缩在角落里
刻画心理状态
- 听到噩耗时,他的脸色苍白且身体颤抖
- 站在舞台上的她,因紧张而颤抖抖地开口
- 每当回忆起往事,他的眼神都会颤抖抖
四、相关近义词
抖颤(如“抖颤巍巍”)
颤抖(单字形式,如“手颤抖”)
战抖(强调因恐惧而颤抖,如“地震时房屋战抖”)
五、补充说明
该词出自古典文学作品,如《二刻拍案惊奇》《儒林外史》等,现多用于口语和书面表达,可灵活搭配不同语境。例如:
老兵颤抖抖地说:“我没有你那么多伤脑筋的事。”
她颤抖抖地叩头道:“情愿降顺。”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颤颤抖抖”是一个兼具生理与心理描写的生动表达,需结合具体语境选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