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娜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娜娜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较长的成语故事7篇?

59

不学无术

汉武帝时期,大将军霍光掌握朝政大权四十多年,为西汉立下赫赫功勋。然而,霍光的妻子霍显贪图富贵,买通女医毒死了许皇后,事情败露后,霍光为了袒护妻子,隐瞒了罪行。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霍光传》中评论霍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没有学问,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成语“不学无术”因此而来,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探骊得珠

很久以前,黄河边的一户人家靠割芦苇、编帘子簸箕为生。儿子在河边休息时,看到一位老婆婆在磨一根铁杵,李白好奇地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回答要把铁杵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启发,从此发奋读书,最终成为名垂千古的诗仙。

名落孙山

宋朝时期,孙山是一个才子,他和同乡的儿子一同参加举人考试。虽然孙山的名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他仍然是榜上有名,而同乡的儿子却没有考上。孙山回家后,用诗句“解元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告知同乡儿子,从此人们便用“名落孙山”来形容考试没有被录取。

逐鹿中原

东晋时期,后赵的开国皇帝石勒设宴招待高丽使臣,酒醉后问臣子徐光自己比得上历史上的哪一位君王。徐光回答石勒非凡的才智超过汉代的高祖,卓越的本领又赛过魏朝的始祖,石勒听后笑着说,自己如果遇见汉高祖刘邦,一定做他的部下,与韩信、彭越争个高低。成语“逐鹿中原”由此引申而来,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孙阳相马

春秋时期,秦国的孙阳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孙阳编写了一本《相马经》,详细描述了千里马的特征,并画了不少插图供人们参考。人们把孙阳叫做伯乐,成语“伯乐相马”便是由此而来。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东汉明帝时期,班超被任命为假司马,随窦固出使西域。在一次行动中,班超为了巩固统治,防止东魏死灰复燃,采取果断手段,斩杀东魏皇族,消除隐患。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形容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

铁杵磨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一天,他在城外看到一个老婆婆在磨一根铁杵,李白好奇地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回答要把铁杵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启发,从此发奋读书,最终成为名垂千古的诗仙。

这些成语故事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还蕴含了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希望这些故事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