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贺知章《回乡偶书》
原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赏析:
通过“少小”与“老大”的对比,突出时间流逝之快。儿童因不识故人而发问,侧面烘托出诗人外貌衰老与孩子成长的反差,是描写儿童成长最经典的诗句之一。
二、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原诗: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赏析:
描绘了农村生活场景,小童虽未参与耕织,但已模仿大人行为,在桑阴下学种瓜,展现了儿童的天真与模仿能力,暗示其快速成长。
三、其他相关诗句
杜甫《赠卫八处士》 - 原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 赏析:通过“少壮”与“鬓发”的对比,感慨人生短暂,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已长大成人。
欧阳修《采桑子·十年前是尊前客》
- 原诗: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 赏析:以十年为时间跨度,感慨容颜衰老而心境未变,侧面反映儿童在家庭变故中的快速成长。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 原诗: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 赏析:通过少年与老年对愁绪的不同表现,隐喻儿童与成人情感世界的差异,暗示成长带来的心境变化。
四、补充说明
时间流逝的隐喻: 如王维《渭川田家》中“儿童相见不相识”的场景,虽未直接描写成长,但通过久别重逢的感慨,暗示儿童在家庭中的角色变化。 成长与环境的互动
以上诗句通过不同视角展现了儿童成长的瞬间,既有外貌变化,也包含心境与行为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