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娜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娜娜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古代节约粮食的典故?

59

古代节约粮食的典故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老天爷与狗的故事

很久以前,所有庄稼的果实都是从根接到梢尖上,满棵果穗。人畜狗猫都是靠它生存,这是老天爷分配的。每遇到连年大丰收,人便不知节约粮食,挥霍无度。老天爷为了惩罚人类,想把所有庄稼谷物的果实统统铲除掉。在实施过程中,他考虑到狗是忠臣,决定把麦留个穗尖尖,玉米留了一两个棒子。气急之下,他又跑到豆棵前,伸手收力时扎住了手。于是,老天爷决定给人一个知错改过的机会,使得豆角从头接到底。从此,人节约粮食,不要浪费成了千年古训。

财主儿子与饺子皮的故事

一个财主的儿子不知道稼穑之艰难,常到一个饭馆里吃饺子,但把饺子皮全吐掉,只吃肉馅。后来家里遭遇火灾,他成了乞丐,要饭要到这个饭馆,老板以饺子皮招待他,他深为感动。老板说,不用谢,这都是你当初扔掉的皮,我拣起晒干了而已。财主的儿子很惭愧,后来勤奋劳动,生活节俭,家道重又殷富起来。这个故事也印证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朱元璋的故事

传奇皇帝朱元璋,在打江山和坐江山时,规定自家的餐桌上每日上的是三菜一汤再加一碗白米饭。即使在他生日的晚宴上,其岳母自作主张多加了几道菜,也得到他的批评。席间小孩洒了几粒米,他瞪着眼睛,自己以身作则夹起掉了的米粒,并吃掉。

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伟大治水英雄,他治理洪水的同时也提倡节约粮食。据传,当时中国大地频繁发生洪涝灾害,粮食严重短缺。大禹意识到粮食资源的重要性,因此他提出了一系列的节约措施,号召人民不浪费粮食,避免过度消费,并制定了明确的粮食分配制度,严格限制公共场合的食用量,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基本的粮食供应。大禹还修建了众多的水利工程,用于灌溉农田和储存水源,这些工程的建设不仅改善了灾区的农田情况,增加了粮食产量,也使灾后的粮食储备更加充足。

吴成的故事

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字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来一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这些典故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节约粮食的重视,也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传递了深刻的道理,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