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壮阔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bō lán zhuàng kuò,原指水面辽阔,现多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基本释义
本义:
原形容水面辽阔,如“波涛汹涌”“浩渺烟波”。
引申义:
比喻声势雄壮、规模宏大的事物,如“革命浪潮波澜壮阔”“历史进程波澜壮阔”。
二、出处与典故
文学渊源:最早见于南朝宋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旅客贫辛,波路壮阔。”(此句现多用于书信或文学作品中表达对壮阔景色的感慨)。
扩展应用:唐代李白《将进酒》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虽未直接使用该成语,但通过黄河的磅礴气势,隐含类似意境。
三、用法与近反义词
用法:可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多用于描写自然景观、历史事件或社会运动等。
近义词:千军万马、气势磅礴、浩浩荡荡。
反义词:风平浪静、波澜不惊、一潭死水。
四、例句参考
自然景观:
站在泰山之巅,俯瞰群山连绵,真可谓“波澜壮阔”。
历史事件:
中国革命历经磨难,最终取得胜利,堪称“波澜壮阔的史诗”。
社会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腾飞,成就“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该成语通过生动的意象,将自然界的磅礴力量与人类活动的宏大叙事相融合,是汉语表达中极具感染力的词汇。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