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娜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娜娜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过犹而无不及的意思?

59

“过犹而无不及”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在比较中,如果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走向反面,与不足同等不妥。其核心思想强调“适度原则”,即做事要把握好“度”,避免走向极端。

二、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出自《论语·先进》,原文是孔子的弟子子贡问孔子:“师与商也孰贤?”孔子回答:“师也过,商也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师有时会犯错误(过),但商鞅的改革措施却比老师更有效(不及),但过度追求改革(过)同样不如稳健推进(不及)。

三、用法与结构

结构: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宾语或定语

近义词:有过之无不及(正确写法)

反义词:过犹不及

四、示例

正面评价:

宋代在优礼进士制度上较唐代“有过之而无不及”,进士待遇更优厚。

负面警示:

虚拟游戏画面真实度“过犹而无不及”,与现实无异。

五、相关辨析

需注意与“过犹不及”的区别:

过犹不及:强调“过度”与“不足”同样不可取,如“做事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

过犹而无不及:侧重在比较中“超过”即优于“不足”,如“他的演讲感染力有过之而无不及”。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该成语既包含对“过度”的批评,也蕴含对“不足”的超越,是儒家思想中中庸理念的典型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