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送鹅毛”是一个汉语成语,本义指通过长途跋涉送鹅毛,现多用于比喻 礼物虽轻,但情谊深厚。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典故来源
历史典故 该成语出自唐代云南少数民族首领缅伯高向唐太宗献天鹅的传说。缅伯高为表忠诚,将天鹅放飞,不慎失之,仅留羽毛。后以羽毛替代天鹅继续进贡,虽为微薄之物,却体现了对大唐的深情厚意。
文学引申
宋代苏轼在《扬州以土物寄少游》诗中引用此典故:“且同千里寄鹅毛,何用孜孜饮麋鹿。” 通过对比鹅毛与麋鹿的珍贵性,强调情感价值远胜于物质价值。
二、核心寓意
情感价值至上: 强调心意比物质更重要,如“礼轻情意重”; 文化象征
三、使用场景
常用于表达:
恋人、朋友间微薄却充满心意的礼物;
虽然付出有限,但情感真挚的关怀;
赞扬对方不计物质得失的品格。
注意:该成语需结合具体语境使用,单次小额馈赠不宜过度解读为“礼轻”,而应关注行为背后的心意。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