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的设立旨在表彰和感谢教师的辛勤付出,提高全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尊重和重视。其来历可以追溯到多个历史时期,但现代意义上的教师节主要与中国近现代的教育发展和社会变迁紧密相关。
早期尝试
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发表要求“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宣言,并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尽管没有被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承认,但在全国各地产生了一定影响。
1939年:国民党政府决定立孔子诞辰日8月27日为教师节,并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但当时未能在全国推行。
新中国成立后的尝试
1951年:经共同商定,把5月1日国际劳动节作为中国教师节。
正式确立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九次会议决定9月10日为我国的教师节。这个节日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教育系统的工作者,特别是那些在教育事业中默默耕耘的教师们,他们的无私奉献和辛勤工作对于国家的未来,对于每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教师节的确立,不仅是对教师辛勤付出的肯定和感谢,也是尊师重教精神的一种体现。全球许多国家随后效仿,设立自己的教师节,以表达对教育工作者的尊重。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