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爱的诗作,中国古典文学中尤为丰富,既有直抒深情的短篇,也有借景寄情的长篇。以下为精选作品分类整理:
一、经典古诗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以细腻笔触描绘母亲为游子缝衣的深情,成为母爱的代名词。
《别老母》(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通过悲怆的离别场景,反衬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母别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以生动的意象表现母子分离的痛苦,情感真挚且悲怆。
二、抒情短句
《劝孝歌》(徐熙)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
简短有力的诗句,道出母爱的庇护力量。
《三字经》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以历史典故强调母亲教育子女的重要性。
三、现代诗
冰心《纸船》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以梦境为载体,表达对母亲的愧疚与爱意。
四、其他经典
《十五》(王安石):通过“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等句,展现母子情深。
《岁末到家》(蒋士铨):描写母亲为游子赶制寒衣的辛劳,充满生活气息。
这些诗作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母爱的多样性与永恒性,既有具象的关怀描写,也有抽象的情感升华。如孟郊的“寸草心”与王维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虽为王维而非李白)等句,已成为中华文化中母爱的经典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