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孤寂与忧愁类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陆游《书愤五首·其二》以春雨中的荒芜景象,抒发壮志未酬的悲愤与孤寂感。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雨夜的孤寂场景,表达颠沛流离的无奈。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以雨声渲染物是人非的凄凉感。
二、 忧愤与悲怆类
"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借雨景表达与友人离别的痛苦与思念。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陆游《书愤五首·其二》在悲愤中透出对国家命运的执着,雨景更显心境激昂。
"西原驿路挂城头,客散江亭雨未收"
常建《三日寻李九庄》通过雨中的驿站场景,烘托游子漂泊的孤寂。
三、 凄凉与感伤类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刘长卿《别严士元》以细腻的雨景描写,表达离别后的寂寥心境。
"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通过雨后荷塘的萧瑟感,隐喻人生无常的哀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虽未直接写雨,但雨景常被用来强化思乡的凄凉感。
四、 其他经典例句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以雨春对照,烘托离情。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借雨景表达抗金壮志未酬的悲愤。
这些诗句通过雨景与情感的交融,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文人对孤寂、忧愤、凄凉等情绪的独特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