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津有味是一个汉语成语,其特点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含义
核心词素:津(口液)、津津(兴趣浓厚)、有味(趣味、滋味)
整体解释:形容对事物兴趣浓厚,趣味盎然,常用于描述阅读、观赏或品尝时的沉浸状态。
二、词性特征
偏正式成语:由修饰语“津津”(兴趣浓厚)和中心语“有味”(趣味)组成
褒义色彩:通常用于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积极评价
三、用法特点
使用范围 可用于描述阅读、听讲、观看影视作品、品尝食物等多种场景,例如:
- 读书时“津津有味”,如“他读《红楼梦》时总是津津有味”
- 听讲座时“津津有味”,如“她对历史讲座津津有味”
- 品尝美食时“津津有味”,如“这道菜做得真美味,让人吃得津津有味”
句法功能
常作谓语或宾语,例如:
- 谓语:
“他看电影时总是津津有味。”
“她对音乐非常痴迷,每次听音乐都津津有味地陶醉其中。”
- 宾语:
“他对家乡的风土人情津津有味。”
“这部小说情节紧凑,令人回味无穷。”
近反义词
- 近义词: 兴致勃勃、饶有兴趣、聚精会神 - 反义词
四、文化背景
典故来源:最早见于明代朱之瑜的《朱舜水集》,原指读佳作时感受到的愉悦,后泛指对事物兴趣浓厚
中医文化关联:成语中的“津津”与中医理论中的“涎”(唾液)相关,体现古人对生理与情感关系的观察
综上,津津有味通过生动的比喻(如口液与兴趣的关联)传递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汉语中表达沉浸式体验的典型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