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炼成钢”和“玉汝于成”都是汉语成语,均通过比喻手法表达在艰苦环境中锻炼成长的含义,但侧重点略有不同:
一、百炼成钢
基本含义 指铁经过反复锤炼才能成为坚韧的钢,比喻人需经历长期艰苦的锻炼才能变得坚强或成功。
出处
源自汉代陈琳的《武军赋》:“铠则东胡阙巩,百炼精钢。”
核心特点
强调通过重复的磨难和考验实现质的蜕变,常与“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等品质结合使用。
二、玉汝于成
基本含义
意为像打磨玉石一样通过艰苦环境塑造人,使人在逆境中成长并取得成功。
出处
- 先秦佚名《诗经·大雅·民劳》:“王欲玉女,是用大谏。”(原指君主欲得贤才需通过考验,后引申为逆境可成就人才)
- 宋代张载《西铭》:“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明确指出贫困和困苦能磨炼人)
核心特点
- 更侧重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尤其强调逆境的积极意义。
- 常与“贫贱忧戚”等词语搭配使用,体现对艰苦条件的辩证态度。
三、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相同点: 均通过自然现象(玉器打磨、钢铁冶炼)比喻人的成长过程,强调坚持和磨砺的重要性。 不同点
“百炼成钢”更侧重过程本身的重复与坚韧,如“百炼精钢”;
“玉汝于成”更强调环境对人的塑造,如“贫贱忧戚”的逆境价值。
四、使用示例
百炼成钢:
“科研工作者需经历无数次实验失败,才能取得突破,这正是百炼成钢的体现。”
玉汝于成:
“红军长征的胜利,正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最好例证。”
这两个成语常结合使用,形成“百炼成钢,玉汝于成”的表述,强调在长期艰苦环境中通过不断磨砺实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