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师出有名”和“犯而不校”这两个成语的含义及出处,综合搜索结果解释如下:
一、师出有名
基本含义 指军队出征必须有正当的理由,后泛指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充分的依据或名义。
出处
出自《礼记·檀弓下》:“师必有名。”原指军队行动需有正当名义,后延伸为行为需有合理解释。
二、犯而不校
基本含义
指受到他人冒犯或无礼时,不主动计较或报复,形容心胸宽广或顾全大局。
出处
孔子在《论语·泰伯》中提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强调君子应宽容待人,避免因琐事争执。
三、补充说明
成语用法
两者均为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宾语或定语,但“犯而不校”多含褒义,而“师出有名”则中性偏褒。
相关辨析
“犯而不校”与“以牙还牙”形成对比,前者强调宽容,后者主张报复。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使用场景,可参考例句:
犯而不校: “他性格宽厚,即使被冒犯也犯而不校。” 师出有名
“政府此次行动师出有名,旨在维护民生权益。”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