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在《三十岁的女人》中通过其女性典型深刻地描绘了女性在三十岁时的心理状态和生活困境。以下是一些经典语录:
他疼爱美丽的姑娘,因此,既欣赏她的现在,又担忧她的未来……老人总是以自己忧郁的心情去设想年轻人的未来。
年轻的姑娘往往给自己创造了一个崇高美好的形象,非常理想的形象;对男人,对感情,对世界,给自己编造一些虚无缥缈的幻想;然后她们天真地把幻想出来的完美品性赋予某个人,并且坚信不疑。
两个任性的人碰到一起,一个比一个专横。你将来要么是牺牲品,要么是暴君,无论是哪一种结局,对女人的一生都会带来同样多的不幸。
有许多男人见到女人痛苦的表情,他们的心就会受到感动,在他们看来,痛苦好像是坚贞和爱情的一种保证。
在宗教上,她们的虔诚不如她们的热情,而就热情而言,她们的内心则不如其外表。
也许我们只能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始恍然大悟。
如同大多数清白无辜又没有经验的少妇一样,她认为不自觉地引起一个男人的爱情是一种过失。
(不要过分自私) 年轻姑娘往往对男人、对感情、对世界,给自己编造一些虚无缥缈的幻想。两个任性的人碰到一起,一个比一个专横;你将来要么是牺牲品,要么是暴君。孩子总是认为父母为他们作的牺牲是出于自私的感情。她父亲有先见之明的预言再次在她耳边萦绕,她暗暗责备自己不听父亲的明达之言。无疑我是一个可悲的女性,缺乏坚忍不拔的意志,只会一味地爱恋。一旦结了婚,她便不再属于自己,她是家庭的王后,也是家庭的奴隶。爱情总是先超支,到后来却支出少于收入。在他的身上,她认出了自己。一切错误,一切罪过可能都是这样,从根本上说都是思想误入迷途或者过分自私的结果。微笑是母爱的特权,母爱的语言,母爱的表现。她,女儿的母亲,在女儿的心目中已不再是欢乐,而只是义务。这微笑向不孝的女儿证明,母亲的胸怀像大海一样深广,而在海底是可以随时找到宽恕的。感恩——只有这个词才能解开他的生活之谜——把他拴在这幢宅邸里,因为唯独他能治理这个挥霍无度的家。即便我已失去了她,还是鼓足勇气把好事做到底吧!
最主要是她过分自私了,不爱义务子女。识人很难,尤其婚后才能认清对方,同时也认清自己,这种错误难免。关键是发现后要及时纠正错误,果断止损离开。
面对埋在心底里的痛苦,她想要极力鞭笞社会制度的罪行。
她不再信奉花言巧语、不再因单一的情欲而陷入泥淖无法自拔,而是将“细腻、温雅和微妙的感情”视作真情的标志。
三十岁的女人已经懂得了选择。她要的爱情是“一切崇高的诱惑的结合”,她的爱情属于一位“有灵魂的男性”。
虽然这两者的并行不悖让一个女人始终充满痛苦,虽然“爱情的产物”和爱情本身都无一幸免地迎来了悲惨的结局,但她默默承受着,不越雷池一步。
这些语录不仅反映了巴尔扎克对女性心理的深刻洞察,也揭示了三十岁女性在婚姻、爱情和社会中的复杂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