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娜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娜娜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

59

一、谐音诗经典案例

《蝉》- 陆游

- 原句:

嘶鸣如同低吟慢唱,遇风则散不为狂。

- 谐音:“嘶”(蝉鸣)与“低”谐音,表现蝉的幽咽与低吟;“传”(流传)与“千”谐音,赋予诗句历史厚重感。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 原句:

樯橹灰飞烟灭。

- 谐音:“樯”与“灰”“烟”谐音,隐喻赤壁之战的壮烈与历史烟云的消散。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 原句: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 谐音:“谢公”指谢灵运,隐喻超凡脱俗的境界。

二、谐音对联与古诗结合

对联:

- 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连-离)

- 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孔-空,围-归)

- 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曹操-操劳)

- 橹杆吹火,小气(器)

古诗:

- 二猿断木,小猴敢对锯(解缙)

- 因荷得藕,有杏不须梅(解缙)

- 狗啃河上,水流东坡诗尸(苏轼、佛印)

- 师姑担禾,美女堂前抱绣裁(解缙)

三、谐音歌谣与童贯相关

宋代歌谣如《打破筒》:

原句:打破筒,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 谐音:“筒”与“统”谐音,暗指当时社会腐败

四、谐音的文学手法

《记一座山》- 邵一劭:燕山与砚山谐音,展现文化与自然的交融

《有一种植物叫艾》:艾与爱谐音,赋予植物情感内涵

总结:汉字谐音在古诗中常用于创造双关、隐喻或增强音韵美。陆游、苏轼、李白等诗人的作品通过谐音手法,使诗句更富表现力。同时,谐音对联和歌谣也体现了民间文学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