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贤则贤兮"并非一个常见的典故或成语,但可以推测你可能在询问"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这一典故。
"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出自 明代大儒王阳明的《教条示龙场诸生》。王阳明在贵州龙场驿丞期间,为了教导追随他的青年学生,写下了这篇训示。他提出为学的四条原则: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并将“立志”作为为学的第一要义。王阳明认为,立志是成就事业的根本,立志成为圣人,就可以成为圣人;立志成为贤人,就可以成为贤人。反之,如果志向不树立,就像没有舵的船,没有嚼子的马一样,随水漂流,任意奔逃,终究达不到目标。
这一典故强调了立志的重要性,认为人的成就取决于其志向的高低。王阳明本人也以“读书学圣贤”为“人生第一等事”,并在其教育实践中不断强调这一点。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