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敢谈论疾病”的成语,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核心成语
讳疾忌医
释义: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出处:
1. 《韩非子·喻老》:扁鹊见蔡桓公有皮肤小病,劝其及时治疗,但蔡桓公以“疾在肌肤,不治亦已”拒绝,后病情加重。 2. 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以“护疾忌医”比喻掩饰错误,宁可自毁也不愿改正。
二、近义成语
文过饰非:
用漂亮的言辞掩饰错误和缺点。2. 讳莫如深:原指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3. 拒谏饰非:拒绝接受劝谏,并用虚假言辞粉饰错误。
三、反义成语
从善如流:形容乐于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四、用法示例
贬义语境:他性格固执,讳疾忌医,导致问题越积越多。- 中性表达:部分人可能因害羞而不愿提及健康问题,需注意沟通方式。
总结
“讳疾忌医”是描述因惧怕批评而拒绝面对问题的经典成语,常通过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流传。近义词如“文过饰非”和“拒谏饰非”也常被使用,但前者更侧重掩饰错误,后者强调拒绝劝谏。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