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半生浮萍半生悲”这一表述,其原诗出自唐代诗人薛涛的《春望词》,全词如下:
```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
一、诗句解析
“半生浮萍半生悲” 以浮萍比喻人生的漂泊不定,前半生如浮萍随波逐流,后半生则因失去知音或理想而悲怆。浮萍的意象贯穿全词,强化了人生无常的感慨。
其他关键句
-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以花开花落暗示对知音或逝去情感的追忆,将无形的相思具象化为自然现象。 -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以玉箸(泪水)和春风的拟人化描写,抒发无人理解的孤独与哀愁。
二、创作背景
薛涛写此词时已过三十岁,正值人生半途。她虽才华横溢却长期未得知己,词中流露出对往事的追思与对现实无奈的悲怆,情感真挚且哀婉动人。
三、文学地位
该词是唐代女性词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情感世界,对后世婉约词影响深远。
综上,“半生浮萍半生悲”既是对人生境遇的慨叹,也是对知音难寻的怅惘,成为古典诗词中表达类似情感的经典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