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和“法”的词语典故如下:
一马当先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六回。
解释: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典故:三国时,黄忠的军队来到定军下,黄忠找法正商量攻打定军山的作战方案。
指鹿为马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
解释:赵高要叛乱,故意将一只鹿说成是马,试探和欺骗大臣,暗中假借法律中伤那些说是鹿的人。
典故:赵高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问身边的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那些说是鹿的人。
按图索骥
出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解释:比喻机械地按照既定的方法办事,不知变通。
典故:春秋时期相马专家孙阳(伯乐)根据自己的相马经验写了《相马经》,他的儿子很想把相马的绝技学到手,熟读《相马经》,根据经书上的标准选出的“千里马”——一只癞蛤蟆回家向其父报喜,伯乐看后哭笑不得。
这些典故分别体现了“马”在不同情境下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从战场上的英勇冲锋到朝堂上的权谋诡计,再到机械地按照既定的方法办事。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