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一鸣惊人”的主人公是 淳于髡。
淳于髡是战国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辩士,以其机智和幽默著称。他身材矮小,但口才极佳,常常用隐晦的言辞来劝谏君主,使君主不仅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当时齐威王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导致国家陷入危机。淳于髡了解到这一点后,决定利用齐威王喜欢猜谜语的特点,用一个谜语来隐喻地劝谏他。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齐威王,便对他说:“大王,为臣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齐国有一只大鸟,栖在王宫的庭院里已经整整三年了。它既不飞又有鸣叫,大王您可知道这是一只什么鸟?”齐威王听后,心领神会,回答道:“这只鸟,要么不飞,一飞冲天;不鸣便罢,一鸣惊人!”这个回答既表现了他的智慧,也暗示了他应该振作起来,治理国家。从此,齐威王开始重视国事,大力整顿国政,使齐国逐渐走向强盛。
这个成语后来用来形容一个人平时默默无闻,突然间做出惊人的成绩或表现。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