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炙人口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某事物深受人们喜爱和欢迎。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当时贵族们喜欢吃烤肉,而肉类在烹饪前要先切成薄片,再用盐和调料腌制,腌好的肉片放在竹签上,然后放在火上烤,烤好的肉片表面红润,味道鲜美,因此称为“脍”。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成了形容各种事物,如文学作品、艺术作品、歌曲等,只要它们能够打动人心,为人们所喜爱,都可以用“脍炙人口”来形容。
具体来说:
原义:
指切细的肉和烤熟的肉,这些食物人人爱吃。
比喻义:
比喻好的诗文、作品或事物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广受欢迎。
例如:
一部脍炙人口的《国风》与《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采部分。
邹容以无比的热情歌颂了革命,他那犀利沉痛的文章,一时脍炙人口,起了很大的鼓动作用。
这部小说非常精彩,口碑很好,可以说是脍炙人口的。
因此,“脍炙人口”这个成语用来赞美那些深受人们喜爱的事物的成语,它体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也是对文化传承的一种肯定。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