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诗作中,这些评价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诸葛亮的政治智慧、人格魅力和历史地位:
一、杜甫的《蜀相》与《八阵图》
《蜀相》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高度概括了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辅佐刘禅稳定政权的两大功绩,被誉为“诗史”。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以沉痛的语言评价其功业未竟,成为千古名句。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简短四句概括其军事成就,被后世视为军事学的经典。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补充评价其北伐未果的遗憾。
二、陆游的《读诸葛武侯传》
“遗志凛然存,忠魂凛然在”:高度赞扬其忠诚与遗志,认为其精神永存。
三、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虽然不是直接评价诸葛亮,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被后世附会为对诸葛亮北伐未果的感慨。
四、其他相关评价
丘振声:
指出杜甫是首位系统评价诸葛亮人格精神的诗人,认为其“首次将人格精神提升为艺术主题”。
莫砺锋:
同称杜甫的评价“一针见血”,强调其评价的精准性与深度。
总结
唐代诗人通过杜甫的诗作对诸葛亮进行了最系统、最深刻的评价,既肯定了其政治军事成就,又高度赞扬了其人格魅力。陆游、王安石等诗人也通过各自的作品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后世评价普遍认为,杜甫的《蜀相》和《八阵图》是评价诸葛亮的“诗史”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