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记录了他童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片段。以下是这十篇文章的主要情节:
《狗·猫·鼠》
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通过猫的习性讽刺了社会中的一些人。
叙述了作者童年时期救养的一只隐鼠被保姆长妈妈踩死的事件,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
回忆了保姆长妈妈照顾作者的生活细节,包括她懂得许多规矩和为作者买来《山海经》的情景。
通过这些事例,表达了对长妈妈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二十四孝图》
批判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通过阅读《二十四孝图》中的故事,如“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悲惨处境。
《五猖会》
描写了作者童年时期盼望观看五猖会的情景,以及父亲强迫他背诵《鉴略》的情景。
通过对比期待与现实的落差,反映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无常》
通过描写无常在勾魂过程中的人情味,讽刺了旧时代中国人民对黑暗社会的绝望和对人世不公的愤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描述了作者童年时期在家中百草园玩耍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生活,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封建书塾教育的矛盾。
《父亲的病》
回忆了作者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揭露了当时一些“名医”的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和勒索钱财的实质。
《琐记》
描写了作者离开绍兴到南京求学的经过,揭露了当时洋务派学堂的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藤野先生》
记录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的学习生活和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
《范爱农》
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后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这些文章通过不同的生活片段,展现了鲁迅先生对童年和青年时期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