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的手抄报内容可以围绕 一二·九运动这一主题进行设计。一二·九运动,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学生爱国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数千名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
一二·九运动的历史背景
介绍一二·九运动的起因和背景,包括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华北自治的危机。
强调一二·九运动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中的重要作用。
一二·九运动的经过
详细描述1935年12月9日的示威游行,包括学生们的口号、行动以及警察当局的应对措施。
提及12月12日的第五次示威游行和12月16日的示威游行,展示运动的持续性和影响力。
一二·九运动的意义
分析一二·九运动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包括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激励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强调一二·九运动在唤醒中国人民、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阴谋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二·九运动的纪念活动
介绍全国各地学校纪念一二·九运动的方式,如合唱、歌会、长跑、诗赛、升旗仪式等。
提及一些学校或机构设立的纪念碑或纪念设施,如辅仁大学校园旧址的“一二九运动纪念碑”。
一二·九运动的现实意义
结合当前形势,反思一二·九运动对当代学生的启示和意义,鼓励学生们继续发扬爱国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全面展示一二·九运动的历史背景、经过、意义以及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