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
活动目标
感知数量 :教幼儿不受物体大小、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10以内数量,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观察差异:
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对应方法观察物体数量的差异。
语言表达: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用“大于”、“小于”、“等于”等词语描述数的比较结果。
逻辑思维: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析力和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
大图一(大小碗各10个)
大图二(用各种图形拼成的一副画,每种图形的数量在10以内)
学具:
作业纸人手一份(大小不同,数量不同的三排圆点)
数字卡片1-10各一套
各种实物(如水果模型、积木等)用于数量比较
“大于”、“小于”、“等于”符号卡片
比较数目的游戏材料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比较两排大小不同的碗的多少
出示大图一,比较两排碗,小的10个在上面,大的10个在下面,不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
提问:图上有什么?你觉得哪一排的碗更多?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觉得大碗多?到底谁多谁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怎样摆放才能一眼就看出两排碗谁多谁少?
比较图形的多少
出示图二,图上有什么?是用什么图形拼出来的?哪种形状图形多,哪种形状图形少?
启发幼儿运用点数的方法进行比较。
点数出来的结果我们可以怎样来记录?
二、小组活动
分小组比较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发不同的数字卡片或实物,让幼儿比较数量的多寡。
鼓励幼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词语描述数的比较结果。
游戏活动
设计“数数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的概念。
例如:通过接龙游戏,一个幼儿说一个数字,其他幼儿接着说一个比前一个数字大1的数字,直到某个幼儿说错为止。
三、总结与反思
总结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重点,强调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的方法和技巧。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比较,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反思
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教师根据幼儿的反馈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教学建议
情境创设:通过动物联欢会等情境创设,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数学概念更加生动形象。
实际操作:利用数字卡片、实物等教具,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的方法。
语言引导:在活动中注重引导幼儿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数的比较结果,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相信能够有效地帮助中班幼儿掌握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